美媒指控,曾有电影公关支付稿费吸引影评人执笔,好借此在烂番茄分数上灌水。
近年来只要作品主题、演员本身或选角有任何争议,很容易就会引起正反双方在各大电影网站上激烈交锋,或动用机器人程序、或号召网友一同灌票,一分、十分层出不穷,在IMDb、烂番茄上发动评价轰炸攻势。
但这种由网友发动的正负面评价轰炸顶多只会影响到观众评分,至于像烂番茄、Metacritic这种影评统计网站,则是计算知名影评人在各大报章媒体上对一部作品所打出的分数,难以受到有心人士操控,相形之下显得较为公正,可信度也比较高。
然而根据Vulture报导,2018年电影《奥菲莉亚》在烂番茄上最初统计到十三篇影评,其中六篇是好评、七篇是负评,因此只得到了46%的低分,于是负责本片的电影公关公司Bunker 15也开始想尽办法扭转评价。
烂番茄上除了统计到隶属于各大报章媒体的知名影评人之外,其中也不乏许多比较默默无闻、自己设立网站的个体户影评人,但他们通常都不是片商宣传联系的主要对象,而Bunker 15便决定从这些个体户影评人下手。
多名影评人都向Vulture透露,Bunker 15会为每篇影评支付五十美金以上的稿费,好吸引他们提笔撰写影评,而这自然也违反了影评人独立自主、不受片商左右的职业道德,反倒成了花钱付费的广编。
一名Bunker 15员工曾在2018年10月寄信给影评人说:“这是部日舞影展电影,而感觉上有些影评人实在太严厉了(我相信罪魁祸首就在于期望太高了)。所以相关团队觉得,如果不同影评人能多提供一点意见,会对本片助益良多。”
该影评人问道,如果自己不喜欢这部片的话怎么办?Bunker 15员工则回道,记者们当然可以畅所欲言,但“人很好的影评人(比我预期,有更多影评人都很喜欢本片)”都会答应不要在平常的网站上刊载负评,而是“改登在小博客上,让烂番茄找不到。我觉得这么做很酷。”
在2018年10月至2019年1月之间,烂番茄又为《奥菲莉亚》新增了八篇影评,其中七篇都是好评,而执笔者多半都有写过Bunker 15旗下其他电影的影评。一篇负评的执笔者透露,Bunker 15极力游说自己改变评价:“如果你想改成好评的话,我有认识烂番茄的编辑,可以把它换过来。”
经过这一番幕后操作之后,《奥菲莉亚》的烂番茄分数便从46%一路爬升至62%,新鲜度也变成60%以上的“认证新鲜”;而原本还没找到发行商的《奥芬莉亚》,也在隔月顺利由IFC影业接下美国发行业务。
Bunker 15创办人丹尼尔哈洛(Daniel Harlow)对此响应道:“哇,你真的想太多了。我们的发行名单上列有数千名作者,其中一小部份人建立了独特系统,好让影人可以赞助他们,或是付钱请他们写影评。”
《出租车司机》编剧保罗许瑞德则解释道:“烂番茄不是由片商所发明的,而其中大多数人都不喜欢烂番茄。但这个制度出了问题,观众也变得更傻了。一般人不会再像以前一样去翻影评。烂番茄让片商有办法大鑽漏洞,所以他们就这么做了。”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